郑州新教育分享会会后交流的时候,有老师提出新教育师资困难的问题,我提出了重学博文的建议,因为前一段看到秦国华老师准备重学博文的计划时,我也开始了重学博文的行动,短短一周下来,收获非常大。但是在后来讨论的时候,有老师提出:要是能请明蓝等2.0老师来指导一下该多好,张丽老师随口问道:希望2.0老师来指导的举手。一听这等好事,我们都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,结果被张丽老师批评了一顿。

交流完之后已经七点多了,在连夜赶回南阳的车上,我一直在琢磨张丽老师的批评。突然想起第一天张丽老师分享的电影课《狮子王3》,才恍然明白狮子王不仅可以用来教育孩子,也可以用来先教育自己;明白我举手背后的心理和思维是有问题的,是与清一新教育的理念相违背的;才明白张丽老师通过一部狮子王的电影课,把人生的大问题都讲清楚了。

张丽老师通过电影课主要分享了以下几个观点:

梦想与幻想:人们大多抱有不切实际的、一夜成名的幻想。

凭什么:人们总想要得到很多,却忘了问自己有什么资格配得上。

随时做好准备:当学生做好准备的时候,老师就出现了。

责任:担负起自己的责任,不要推给别人,这也是自尊尊人。

超越自己所看到的: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,要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性。

成长的障碍:无法忍受孤独和自以为是。

自助者天助:改变“等、靠、要”的体制思维。

>>>我的思考:

梦想与幻想:人们大多抱有不切实际的、一夜成名的幻想。

  

孩子们喜欢看狮子王3不仅是因为有趣搞笑,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满足了我们的一些无法实现的幻想。电影中的丁满毛病一身,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,但是在电影中可以,所以孩子们爱看,孩子们希望自己能像丁满一样,不用改变就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。

世俱杯现欧冠半区!四大豪门齐聚皇马多特重逢,新月一黑到底?(足球世界公认的四大豪门)

那我们老师有没有这种幻想呢?

现在全国这么多新教育学堂,每个学堂都盼望有优秀的师资,都想把优秀的老师请回来,一方面可以让周围的人看到新教育的成果和魅力,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近距离观察优秀老师的教学,提升自己。但是愿望是美好的,现实是残酷的。优秀的老师就那么几个,根本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。

我们再扪心自问一下:我们有没有一夜成名的幻想?或者说我们是否有通过请到2.0老师,然后吸引全国新教育人的目光,帮助自己快速招生,实现做大做强的“幻想”呢?我们真的只是想学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吗?我们真的只是为了传播新教育吗?我觉得我们都需要好好的拷问一下自己。

有人可能会说,就算是为了招生,不也是传播了新教育吗?有那么大不同吗?确实,不管我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,请到2.0的老师都能很好的达到目的。这两个目的看起来也很像,但是这两个目的背后的心是不同的。

孩子A做了好事,被老师看到了,表扬了,老师提议给A一个奖励,下课了,B也跑去找好事做去了。孩子A和B都做了好事,但是背后的心就不同。而新教育恰恰是最看重“心”的教育。

我们先来设想一下,2.0老师来到了我们学堂,也都吸引来了一些学生的加入,但是他不可能长期的呆下去,总有一天要走,他走了之后呢?那你新招来的学生谁来带?谁能带?

如果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招生,因为当学生来了之后,你的小目标已经完成了,你肯定没有动力精进的学习,那你很可能带不好这些孩子。当我们无法给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的时候,来了的终究要走,那时你失去的可不仅是学生,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你的信誉。

如果你最主要的目的确实是为了提升自己,传播新教育,那你肯定会好好利用2.0老师在身边的机会,十倍百倍的努力,让自己向他们靠近,真正的提升了自己,反倒很容易让自己的学堂发展。

所以,前一种堂主为了发展,结果却让学堂无法再发展,后一种堂主为了个人的成长,却让学堂很好的发展了起来。这就是心的不同造成的结果的不同。

如果我们是第一种堂主的话,那我们办学堂的梦想就只是幻想,终究有一天,你无法也不想再坚持。

所以我认为,一切的根源在心,一切的问题在自己,如果我们的学堂办不好,要么是我们的心有问题,要么是我们的能力有问题。其实我们能力的问题也是心的问题。心不对,做什么都不对。

我们经常跟孩子讲,做事的时候,多想一想那些真正的精英和领袖是如何做事的。那我们自己在做事的时候有没有这么想过呢?我们总是在教育孩子,却忘了教育自己。

我们可以想一下山长在办今日学堂的时候,他的心是什么样的?他是想着要赶紧把学堂发展起来利用学堂赚钱吗?还是想让中国有真教育,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?从今日学堂挑选学生,免收学费看来,山长的心应该是后一种吧。那今日学堂发展起来了吗?山长赚到钱了吗?我想在大多数人心里今日学堂不仅已经站在了中国的教育舞台上,也即将站在世界的舞台上,山长也因为自己的精进和智慧,在股市上收益颇丰。

那我们的心跟山长的心一样吗?有可能我们的能力永远也赶不上山长,但是只要我们的心不断地向山长靠拢,我们就能为新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。如果我们连心都有问题,那我们的梦想只能是幻想,甚至还有变成清黑的可能。

实际情况是,我们这些新教育的学堂行走在山长铺好的教育之路上,还嫌太累,还想让山长派人来“背”,我们与那些一心想偶遇富二代,嫁入豪门的女人有什么不同?

我们在强调让家长自我学习成长的时候,强调让孩子踏踏实实,每天进步一点点,不要幻想“一口吃成个胖子”的时候,我们作为教育者却在做着快速成名成功成“家”的美梦,这也正是我们还没有成名成功成家的原因。

凭什么:人们总想要得到很多,却忘了问自己有什么资格配得上

  

我们想请到2.0老师,帮助我们成长。我们也需要问一问自己: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做好清一新教育?凭什么山长会派2.0老师来给我们指导?凭什么我们应该得到这个人人期盼的机会?我们配吗?

为了探索新教育,山长看了多少书籍,多少电影,查了多少资料,他通过努力冲破了种种难关,花费了无尽的心血才,遭受了一系列的诋毁与诬陷,14年的辛苦付出,才摸索出一条几近完美的教育之路,并将新教育的种子洒向全国各地。

我们凭什么能把自己的学堂做好?

为了传播新教育,今日学堂的孩子们珍惜每一次机会,免费向大家分享经验。学堂的家长们也自发组织,奔走于全国各地。大家也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,学堂和孩子一齐上阵,向人们展示了良好的形象,赢得了人们由衷的尊重和敬佩。我们不是天天教孩子要做个经营者吗?那我们是不是也要问一问自己,我们为新教育做了什么?如果什么都没做,2.0老师凭什么要到我们的学堂来呢?

很多老师像家长一样,沉浸在教育孩子的生活中,却忘记了最该教育的人是自己本身。

随时做好准备:当学生做好准备的时候,老师就出现了。

  

我们都在期盼2.0的老师能到自己的学堂亲自指导,最好是能亲眼看他们带班。张丽老师很快指出了大家的思维漏洞:假设2.0的老师来了,我们亲眼看他们如何带班,我们看到了他们如何跟学生沟通,我们真的能看懂吗?我们真的能学会吗?

如果我们连博文都看不懂,如果我们连1.0老师的教学方法都看不懂,甚至我们连博文都没看,我们如何能看得懂2.0老师的教学方法?我们如何能看到他们的做法背后的那颗心到底是怎样的?那我们如何能学会呢?

如果我们觉得博文没什么可看的,自己都看懂了,如果我们觉得老师们的分享内容自己早就知道了,甚至觉得要是有机会,自己讲的比老师们都好,如果带着这样一颗自以为是的心,我们就根本没有准备好。

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好,老师不会来,因为我们不配。如果老师来了,我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。更重要的是,这样做浪费了老师的时间,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,我们这样一再的请求,未免太自私了些。

所以,就像张丽老师所说:当你们真的准备好了的时候,不用你请,老师自会前来。

责任:担负起自己的责任,不要推给别人,这也是自尊尊人。

  

很多时候,我们需要在问一问自己,我们做新教育到底是谁让我们做的?到底为谁做的?

山长在博文中专门提过读经教育的问题。很多社会的边缘人,看不到自己的未来,听到王财贵老师“小朋友,跟我念”的教育方法后,觉得读经教育容易操作,对老师的素质要求也不高,于是趁着国学热的风潮,也办起了读经学堂,这也是大多数读经学校无法长期坚持的原因。我们新教育的堂主们有没有这样的?很难讲。

如果我们是热爱教育,也认同清一新教育理念,如果我们是希望通过学习清一新教育,重新赋予自己的人生一个意义,让自己的人生发生质变,如果我们希望通过新教育给孩子开启另一个世界的大门,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,如果我们希望学习新教育,让我们身边的有缘人能够因新教育而受益,那我们自然明白,是我们选择了新教育,我们需要为我们的选择承担一切可能出现的后果。

如果是这样,那今日学堂就是我们的同行,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而不是我们的带头大哥。我们有权利选择要不要按照清一新教育的理念的从事教育和生活,这是我们的事,今日学堂也有权利选择要不要来帮助我们,这是他们的事。我们都只能做好自己的事。重要的是我们要想清楚学了新教育,受益的人到底是谁?不学新教育,又是谁的损失?

有些人认为我做了新教育,选择向山长学习,就是给了山长面子,那我们跟那些认为选择了学堂,就是给学堂面子的家长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?这只能说明我们不够自尊,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给别人,那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不尊重人,妄图强迫别人来承担责任。这样的人也不该选择做教育,应该去做商人。加盟一个大品牌,在本地办起连锁店,总部一定会派人来指导你的。

山长已经帮我们探索出了一条教育之道,还无条件的免费的把自己的理念与方法公之于众,供大家学习交流,他已经承担了很多本来应该由我们自己承担的责任,我们却还不知足,那我们与那些呆在家里啃老的人有什么不同?

那么多跟着山长学习,愿意拜山长为师的人,为什么山长承认的弟子只有那么几个?因为我们没有承担起一个弟子该承担的责任。

我们只有担负起作为父亲的责任,我们才配得上一个父亲的称呼。我们只有担负起作为老师和堂主的责任,我们才配得起家长和孩子的尊重。我们只有担负起传播推广新教育的责任,我们才有资格说自己从事的是新教育。

你真正的承担起一份责任,你就拥有了一种身份。辛巴不正是这样成为狮子王的吗?

超越自己所看到的: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,要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性

  

为了办好新教育,我们都需要成长,所以看到2.0老师出来带班,我们才升起了请2.0老师的心,但是又感觉希望渺茫。张丽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我们思维能力的差距。她说:请来做不到,那可不可以自己走出去呢?难道请不到2.0老师,我们就没法成长了吗?难道请不到她们的人,我们就不能跟着她们一起学习了吗?如果无法跟着他们一起学习,那能不能找跟他们一样的人,或者更厉害的人去学习呢?比方说参加山长的课程,比方说看山长的博文。

就像狮子王里,猴子对丁满说的一句话:要超越你所看到的。如果思维能力不强,思维层次不高,我们就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,能看到的。

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。在洪水来临时,一个神父深信上帝会救他的,于是他接连拒绝了救生员、警察、飞行员的救助,最后他被淹死了。他死后在天堂质问上帝为什么不救他,上帝告诉他说,自己三次派人去救他,结果都被他拒绝了。

神父没能超越自己所看到的,他看到来救他的人不是上帝,于是都拒绝了,他却没有想到这些人就是上帝派来的。

人们都是活在自己能看到的世界中,按山长的话来说,活在意志与表象的世界里,却不知道人们能看到的只是这世界的一角,就像盲人摸象一样。如果我们不能超越自己所看到的,挣脱现有生活对我们思想的束缚,我们将会被牢牢的固化在我们现在的阶层,永远无法改变。

成长的障碍:无法忍受孤独和自以为是

  

电影中的彭彭愿意跟丁满交朋友,完全是因为太孤独了,而他又无法忍受孤独。

学习新教育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学博文。这个方法简单到让每一个人知道的人都会忽视。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:一是一些人觉得看博文太单调乏味了,山长的博文也都很长,另外很多人也无法忍受孤独,于是学着学着就放弃了。单看这一点,我们连自立男塾的小伙子们都不如,他们从云南出发,历经40余天,全程2000公里,一路上风餐露宿,还要止语沉思,我们有几个人能做到?就像张丽老师所说,精英不一定是孤独的,但他们一定是最能忍受孤独的。强大的动物总是单独行动,弱小的动物只能抱团,否则他们无法生存。在《风月俏佳人》里,男主角事业遇到困难时,女主角劝他看搞笑老电影放松,男主角最后选择了独自一人去弹钢琴。他们的选择能看出他们对待孤独的态度,也能看出他们所处阶层的不同。

二是因为我们的傲慢与狂妄,我们认为我们已经看懂了,理解了,已经不需要再看了。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?

狮子王3我也看了几遍,也听了其他一些老师的电影课,感觉自己理解了,可是在听张丽老师讲解的时候,还是有很多新的收获。

明慧老师听山长坛经听了六遍(后来又听了几遍就不知道了),依然感觉自己还需要再抽时间重听。

应佩瑶老师在分享的时候说,山长的一篇博文,她看了好多遍,又和其他老师讨论了几遍,但是在跟着朱云龙老师学习的时候,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无法回答的问题,依然有很多之前看时没有注意的细节。

我们看博文看了几遍?我们有画过思维导图吗?我们真的理解山长为什么这么写,这么做吗?我们有没有改写呢?

如果我们能放下自己的狂妄,能与孤独更好的相处,或许我们能学得更好。

自助者天助:改变“等靠要”的体制思维

  

我个人认为,自助者天助是新教育的核心观念之一。山长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,在孩子遇到教育问题时,放弃对学校老师的幻想,承担起自己做父亲的责任,放弃消极的等待体制教育的改变,开始了新教育的探索。

我们决心从事新教育的老师和堂主,也要时刻牢记自助者天助的观念,改变“等、靠、要”的体制思维,从眼前的事做起,从改变自己做起。

祝福每一位走在新教育路上的人们!

文 章 来 源 :博客至诚学堂赵雨

图 文 源 自 网 络 ,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所 有

推荐阅读

如何做新教育的老师—17岁女老师的感人演讲,你一定从未见过这样的老师!

一位顶级私塾老师的八点建议

世俱杯现欧冠半区!四大豪门齐聚皇马多特重逢,新月一黑到底?(足球世界公认的四大豪门)

“这不是在做教育,这是在卖东西” 上海一老师揭教育培训市场乱象

新教育路上,您用对心了吗?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新教育圈最新活动和各地夏令营信息